枇杷根:入藥部位,性味,功效,主治,用法用量,相關配伍,採集加工,植物特徵,生長環
2025-10-03 02:05:34
枇杷根,中藥名。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(Thunb.) Lindl.的根。分布於甘肅、陝西、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台灣等地。具有止咳,下乳,止痛之功效。常用於虛勞咳嗽,乳汁不通,風濕痹痛。
基本介紹
中藥名稱:枇杷根界:植物界門:被子植物門綱:雙子葉植物綱目:薔薇目科:薔薇科屬:枇杷屬種:枇杷分布區域:甘肅、陝西、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台灣採收時間:全年均可採挖用量:6-30g,鮮者用至120g;外用適量
入藥部位,性味,功效,主治,用法用量,相關配伍,採集加工,植物特徵,生長環境,藥材性狀,
入藥部位根。性味味苦,性平。功效止咳,下乳,止痛。主治用於虛勞咳嗽,乳汁不通,風濕痹痛。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6-30g,鮮者用至12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相關配伍治關節疼痛:鮮枇杷根四兩,豬腳一個,黃酒半斤。燉服。(《閩東本草》)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挖,切片,曬乾。植物特徵常綠小喬木,高可達10米;小枝粗壯,黃褐色,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。葉片革質,披針形、倒披針形、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,長12-30厘米,寬3-9厘米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,上部邊緣有疏鋸齒,基部全緣,上面光亮,多皺,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,側脈11-21對;葉柄短或幾無柄,長6-10毫米,有灰棕色絨毛;托葉鑽形,長1-1.5厘米,先端急尖,有毛。圓錐花序頂生,長10-19厘米,具多花;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鏽色絨毛;花梗長2-8毫米;苞片鑽形,長2-5毫米,密生鏽色絨毛;花直徑12-20毫米;萼筒淺杯狀,長4-5毫米,萼片三角卵形,長2-3毫米,先端急尖,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銹色絨毛;花瓣白色,長圓形或卵形,長5-9毫米,寬4-6毫米,基部具爪,有銹色絨毛;雄蕊20,遠短於花瓣,花絲基部擴展;花柱5,離生,柱頭頭狀,無毛,子房頂端有銹色柔毛,5室,每室有2胚珠。果實球形或長圓形,直徑2-5厘米,黃色或桔黃色,外有銹色柔毛,不久脫落;種子1-5,球形或扁球形,直徑1-1.5厘米,褐色,光亮,種皮紙質。花期10-12月,果期5-6月。生長環境產甘肅、陝西、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台灣。藥材性狀根表面棕褐色,較平,無縱溝紋。質堅韌,不易折斷,斷面不平整,類白色。氣清香,味苦、澀。